一、背景
歷史相關科系畢業,除了社會學外,其餘法科都沒有基礎。102年2月從私人公司辭職後,開始投入公職考試,一路上從郵局(備21)、中華電信(落榜)、台糖雇員(放棄口試)、國營人資職員(複試落榜)、102地特、一直到103高普考。
從上面考試歷程就可以發現,其實都有相關性,最後是在準備國營人資時,買了勞工法令的函授來看,受到刺激後,102年11月直接花錢補習,投入勞工行政的考試。
二、成績
三、師資與書單
(一)國文:作文林嵩、公文郭雋,測驗用準備郵局的底子
(二)法英:法緒程顥、憲法賴農惟,英文完全沒準備(心虛)
(三)行政法:林清
四、準備心得
(一)作文、公文、法緒、憲法
作文、公文聽完一次後,大概懂應付考試的方法,就…放著惹。
法緒是程譯教的,但自己非常不適應他的教法,加上完全沒有法科基礎,上起來挺痛苦的,好在他有整理表,課本也很薄、題目很多,就下課複習、寫寫考古題這樣,沒有額外花時間準備。
憲法是賴老師,他的筆記應該沒啥好挑剔的,考前就再把他整理好的重點看一次,法英的分數應該都是憲法拉起來的。
(二)勞工三科
政策立法就看法條,上課老師會帶,但自己還是要整理,並在條文旁邊註記重點。倒數一個半月時,開始背法條,若有新修正條文,就順便更新,是沒有逐字背,但至少能把條號和內容搭起來。
衛民的勞資關係內容雖然不新,但就是會考。第一次很快掃完,第二次看完就開始寫每章後面的問答,之後複習都是看寫完的筆記。特別感謝danne25danne大大去年分享的勞資筆記,對自己幫助真的很大。
個人覺得考古題很重要,所以把歷年考古題都印出來作整理,有相關連的題目,就剪貼放在一起。考前最後衝刺時,看完法條就接續看考古題,猜想會怎麼考,以及該怎麼寫。
最後,《台灣勞工季刊》跟《就業安全半年刊》,看考古題就會覺得,該看的還是要看,誰知道會不會從這裡面出。時事多少也必須注意,如失業率、基本工資、修法等等。
(三)行政法
自己是上林清的課,因為完全沒基礎,就乖乖的聽課、抄筆記、回家複習,同時再整理一次小筆記貼在課本上,最重要的就是背法條跟狂寫考古題(阿摩雲端)。
考前大概一個月根據林清老師的筆記與總複習內容,自己再整理出自己要看的筆記,進去考場就看這份筆記而已。
(四)社會學
看完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稍微整理筆記,畢竟歷年考題從這本出的機率太高了。黃雋雖然很會整理重點,但上課常常會飄走聊天,自己必須要有耐性(?)考前就看自己整理的筆記和挑課本後面的申論練習寫。
(五)經濟學
完全救不起來,但也沒放棄就是了…尤其徐喬上課常常會說「這題不會可以去死一死」或是「這題不會不用去考了」,自信心常常受創。不過跟著他上課,分數還是有稍微進步。準備方式就跟著他算、跟著他畫圖、看他畫的重點,考前有一直寫題庫跟考古題。
五、結語
上課、看書、寫筆記,該認真就認真,沒辦法在家讀書就要有自覺去圖書館(吹冷氣),想睡覺就趴下睡沒關係,畢竟有好的精神才容易吸收。
另外,考試的路程很孤獨,周圍親戚、鄰居的壓力更不在話下,自己的抗壓性要夠,適度的放鬆也很重要,我自己禮拜天幾乎不看書,就徹底休息、放鬆、打LOL(XD)。
最後,考試不用考榜首,剛好過錄取標準就好,高普考不用再面試,所以不會有筆試過了,結果面試完還落榜的情形,加油!
歷史相關科系畢業,除了社會學外,其餘法科都沒有基礎。102年2月從私人公司辭職後,開始投入公職考試,一路上從郵局(備21)、中華電信(落榜)、台糖雇員(放棄口試)、國營人資職員(複試落榜)、102地特、一直到103高普考。
從上面考試歷程就可以發現,其實都有相關性,最後是在準備國營人資時,買了勞工法令的函授來看,受到刺激後,102年11月直接花錢補習,投入勞工行政的考試。
二、成績
102地特
|
103普考
|
103高考
| |
國文
|
58
|
62
|
64(申48 測16)
|
法英
|
60
|
70
|
70
|
行政法
|
59
|
84
|
78(申38 測40)
|
勞工立法
|
31
|
57
|
55
|
勞資關係
|
60
|
68
|
80
|
就業安全
|
78
|
46
|
74
|
社會學
|
74
|
61
| |
經濟學
|
18
|
46(申18 測28)
|
三、師資與書單
(一)國文:作文林嵩、公文郭雋,測驗用準備郵局的底子
(二)法英:法緒程顥、憲法賴農惟,英文完全沒準備(心虛)
(三)行政法:林清
- 他的教科書
- 他的筆記
- 《測驗百分百(測驗題型)》
- 黃越欽,《勞動法新論》
- 衛民、許繼峰,《勞資關係-平衡效率與公平》
- 郭中,《勞工行政與勞工法規大意》
- 《台灣勞工季刊》
- 《就業安全半年刊》
- 考古題
- 勞工法規
-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
- 王振寰、瞿海源,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
(一)作文、公文、法緒、憲法
作文、公文聽完一次後,大概懂應付考試的方法,就…放著惹。
法緒是程譯教的,但自己非常不適應他的教法,加上完全沒有法科基礎,上起來挺痛苦的,好在他有整理表,課本也很薄、題目很多,就下課複習、寫寫考古題這樣,沒有額外花時間準備。
憲法是賴老師,他的筆記應該沒啥好挑剔的,考前就再把他整理好的重點看一次,法英的分數應該都是憲法拉起來的。
(二)勞工三科
政策立法就看法條,上課老師會帶,但自己還是要整理,並在條文旁邊註記重點。倒數一個半月時,開始背法條,若有新修正條文,就順便更新,是沒有逐字背,但至少能把條號和內容搭起來。
衛民的勞資關係內容雖然不新,但就是會考。第一次很快掃完,第二次看完就開始寫每章後面的問答,之後複習都是看寫完的筆記。特別感謝danne25danne大大去年分享的勞資筆記,對自己幫助真的很大。
個人覺得考古題很重要,所以把歷年考古題都印出來作整理,有相關連的題目,就剪貼放在一起。考前最後衝刺時,看完法條就接續看考古題,猜想會怎麼考,以及該怎麼寫。
最後,《台灣勞工季刊》跟《就業安全半年刊》,看考古題就會覺得,該看的還是要看,誰知道會不會從這裡面出。時事多少也必須注意,如失業率、基本工資、修法等等。
(三)行政法
自己是上林清的課,因為完全沒基礎,就乖乖的聽課、抄筆記、回家複習,同時再整理一次小筆記貼在課本上,最重要的就是背法條跟狂寫考古題(阿摩雲端)。
考前大概一個月根據林清老師的筆記與總複習內容,自己再整理出自己要看的筆記,進去考場就看這份筆記而已。
(四)社會學
看完《社會學與台灣社會》,稍微整理筆記,畢竟歷年考題從這本出的機率太高了。黃雋雖然很會整理重點,但上課常常會飄走聊天,自己必須要有耐性(?)考前就看自己整理的筆記和挑課本後面的申論練習寫。
(五)經濟學
完全救不起來,但也沒放棄就是了…尤其徐喬上課常常會說「這題不會可以去死一死」或是「這題不會不用去考了」,自信心常常受創。不過跟著他上課,分數還是有稍微進步。準備方式就跟著他算、跟著他畫圖、看他畫的重點,考前有一直寫題庫跟考古題。
五、結語
上課、看書、寫筆記,該認真就認真,沒辦法在家讀書就要有自覺去圖書館(吹冷氣),想睡覺就趴下睡沒關係,畢竟有好的精神才容易吸收。
另外,考試的路程很孤獨,周圍親戚、鄰居的壓力更不在話下,自己的抗壓性要夠,適度的放鬆也很重要,我自己禮拜天幾乎不看書,就徹底休息、放鬆、打LOL(XD)。
最後,考試不用考榜首,剛好過錄取標準就好,高普考不用再面試,所以不會有筆試過了,結果面試完還落榜的情形,加油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